【研究中國白酒,從中國地圖開始】
「本國地理」就算沒有全部還給中學老師,也是時候複習一下了。秋海棠版本的中華民國地圖(民國64年復刻版),有收藏價值,但跟現狀很不一樣。我發現,台灣可以買到的中國地圖不太夠用,取得一份中國內地出版的地圖很有必要。
雖然我有福建金門血統,但直到兩年前在中國貴州擔任布魯塞爾國際烈酒大賽評審時,才因緣際會地開始研究中國白酒。最近針對百間經典酒廠進行地毯式整理,今天試著查圖找出江蘇淮陰市,卻遍尋不著。於是便想到「山南水北為陽,山北水南為陰」——淮陰,應該就在淮河南岸。我盯著江蘇省北部淮河沿岸一帶,仍然找不到淮陰。原來,淮陰已經改名淮安。然後,我又試著找另一間酒廠所在的四川萬縣,依然找不到。結果才發現,萬縣這個行政區域幾經變革,已經改為萬州區,屬於重慶直轄市。
時代在變,中學時代學到的本國地理,也隨著時代悄悄改變。只知道秋海棠變成老母雞,是不夠的。在酒的領域裡,保持開放與上進的心,不怕調整認知,積極吸收新知,是很重要的。
在學習中國白酒知識與技術的過程裡,我們讀得懂中文,是西方人望塵莫及的優勢。過一陣子,我再來開一堂中國白酒的課程,讓身為台灣人的你/妳能夠跟我一起領略,中國白酒的風味,在中華民族酒類歷史、語言、文化的映襯下,竟然如此精彩。